初春時節(jié),走在合肥南淝河景觀帶上,,水流潺潺,,風光秀美,各類植被相映成趣,,一片綠意盎然的景象,。你可能想不到,這里有一個新建好的排澇泵站,。
作為半地埋式雨水排澇泵站,,合肥徐涵排澇泵站巧妙采用了屋頂微地形綠化方案,與南淝河景觀綠化相得益彰,,不僅提升了南淝河岸線視覺效果,,更提升了淝河鎮(zhèn)片區(qū)的排水防澇能力。據悉,,其排澇能力為23立方米/秒,,服務面積約2.3平方公里,設計防洪標準采用100年一遇,、排澇標準采用50年一遇,。
排水防澇工程體系就像城市的“血管”,排澇通道管網通暢,,自然能夠降低城市內澇的發(fā)生風險,。前不久,我省出臺的《“十四五”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規(guī)劃》要求逐步建立完善防洪排澇體系,,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,,整體提升城市內澇治理水平。根據皖北,、皖中、皖南不同自然地理條件,、水文氣象特征和城市規(guī)模等因素,,科學確定治理策略和建設任務,,選擇地域適用措施。老城區(qū)結合更新改造,,修復自然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,,補齊排水防澇設施短板;新城區(qū)高起點規(guī)劃、高標準建設排水防澇設施,。
“十三五”期間,,我省完成136個主要易澇點整治,新增雨水管渠5860.8公里,,新增泵站排澇能力2534.7立方米/秒,,新建及改造行泄通道1135.5公里,新增雨水調蓄規(guī)模915.0萬立方米,,建設雨水滲透和利用工程308.6平方公里,,明顯緩解了正常降雨條件下的城市積水內澇問題。據統(tǒng)計分析,,在2020年全省城市雨量,、雨強均超過2016年水平的情況下,城市基礎設施損失不到2016年的一半,。然而,,有業(yè)內人士坦言,目前排澇設施標準仍偏低,、自然調蓄空間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壞,、外洪頂托排澇不暢、信息化及應急處置能力尚待提高,。
“‘十四五’期間,,將根據建設海綿城市、韌性城市要求,,因地制宜,、因城施策,提升城市排水防澇能力,,用統(tǒng)籌的方式,、系統(tǒng)的方法解決城市內澇問題,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,,為促進經濟社會持續(xù)健康發(fā)展提供有力支撐,,推動城市排水防澇設施高質量發(fā)展?!笔∽》亢统青l(xiāng)建設廳有關負責人說,。
《建設規(guī)劃》明確,要全面實施城市內澇點整治,,持續(xù)實施城市排水管渠泵站改造提升工程,、行泄調蓄建設工程,、源頭減排工程、信息化建設與應急處置工程,,到2025年,,建立完善的“源頭減排、管網排放,、蓄滯削峰,、超標應急”城市排水防澇體系,總體消除城市內澇隱患,。城市建成區(qū)累計50%以上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相應要求,,排水防澇設施建設的系統(tǒng)性得到加強,排水防澇能力顯著提升,,內澇治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,,基本保障城市安全運行。到2035年,,全省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進一步完善,,排水防澇能力與建設海綿城市、韌性城市要求更加匹配,,總體消除標準內降雨條件下的城市內澇現(xiàn)象,。
讓城市“會呼吸”更安全宜居,錢從哪里來?《建設規(guī)劃》指出,,建立政府主導,、多方參與的投融資機制,省級財政要積極爭取中央資金支持我省城市內澇治理,。同時,,探索統(tǒng)籌防洪排澇和城市建設的新開發(fā)模式,采用“分級設防,、雨旱兩宜,、人水和諧”的城市公共空間彈性利用方式,整合盤活土地資源和各類經營性資源,。
此外,,我省還將城市排水防澇納入安徽省城市生命線工程,建設城市排水防澇信息化調度平臺,,提高城市內澇預警,、監(jiān)測、調度,、和應急處置能力,。(本報記者?何珂)
(安徽日報鏈接:https://szb.ahnews.com.cn/ahrb/layout/202203/10/node_10.html#c892102?發(fā)布時間:2022年3月10日)